跳到主要內容
運動小百科

運動小百科

※運動有哪些好處呢?

(1)可令多餘的脂肪轉化成為肌肉,使身體更健美。

(2)幫助消耗熱量,減輕體重。

(3)提高基本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避免身體因基本代謝率降低而肥胖。

(4)強化肌肉,減少腰酸背痛。

(5)降低食慾。

(6)促進心肺功能,使您更加健康。

(7)加強骨質密度,減低患骨質蔬鬆症的機會。

(8)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減低患心臟病的機會。

(9)降低血壓。

(10)增強免疫能力,減少疾病。

(11)舒展身心,減低工作帶來的沉重壓力。

(12)運動能有效對抗抑鬱,令您更開朗。

※運動與減肥

一,研究發現,低熱量飲食配合運動能有效地燃燒體內多餘脂肪及維持瘦肌肉組織 生長。瘦肌肉組織是指你的肌肉、器官及骨骼。因為瘦肌肉組織活動較多,所 以它能比脂肪消耗更多熱量。

二,運動亦可增加基本新陳代謝率,每次運動後,我們的基本新陳代謝率也可以持 續升高達15小時之久。基本新陳代謝率是指當你躺在床上時,能夠維持身體器 官基本功能運作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做運動可增加你日常活動所消耗的熱量。

(1)運動有助抑制你的胃口。

(2)運動能對抗抑鬱,因為做運動能促進腦部分泌出一種令人感覺暢快的荷爾蒙。

(3)雖然台灣人生活緊張繁忙,多姿多采,但這並不等於做運動。運動能燃燒脂肪、 減輕壓力及對抗抑鬱,有益健康。

 

※運動時間的長短

運動必須配合節食才可收到最佳的減肥效果。 若然您平時是沒有做運動的習慣,可先嘗試每天做十五分鐘,一星期做五天,然後每星期增加十五分鐘,直至第四個星期的每天六十分鐘為止。一般來說,在運動後的三十分鐘,身體會由燃燒葡萄糖轉移燃燒脂肪為能量。所以做運動的時間愈長,身體可以燃燒的脂肪便愈多。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做運動一定要持之以恆,否則一旦停下來的話,身體的新陳代謝率減慢,人又會很容易胖回來。所以,別視運動為一種減肥工具,索性把運動養成一種日常的生活習慣吧!

 

※何謂有氧運動

有氧表示帶有氧氣。帶氧運動是指在一段時間內 (1520分鐘以上) 有規律地運動同一組肌肉,同時大部份時間 (60-80%) 都保持最高心跳率。做帶氧運動時,你應該仍能跟朋友短談幾句。若你說話時喘著氣,你很可能已進入不帶氧的狀況。若你在不帶氧狀況下運動,你會容易感到疲累及在運動後出現肌肉疼痛的情況。 帶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的分別是做帶氧運動需要的時間較長,但運動量則較低,帶氧運動包括急速步行、踏單車、緩步跑、游泳、跳健康舞及滑雪等;而無氧運動則包括舉重、短跑、壘球、足球及橄欖球等。 若你感到非常疲累,不能繼續做運動,應原地踏步直至你能繼續為止。你不應在運動途中突然停下來,因為身體正在輸送大量血液和氧氣往肌肉,突然停下來會引致肌肉痙攣及暈眩。

 

※散步快又多,健康跟著走

據亞特蘭大市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於週四所發表的一則報導指出,大部份以散步為主要運動方式的群眾不但散步的次數不足,且走得也不夠快,所以無法為健康帶來真正的好處。

美國衛生局建議民眾每週儘可能地在每天撥出30分鐘,來做如快步走等的適度運動。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研究人員指出,在美國,民眾於閒暇之餘最常做的運動便是散步。

一份針對7600位密西根成年人的電話訪問結果發現,有五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散步是他們閒暇之餘唯一的運動。就老人與女人來說,散步是唯一運動的情形特別常見。

調查發現,雖然有超過四分之三以散步為唯一運動者,真的遵行每次散步至少30分鐘的建議,但只有三分之一每週至少散步四次,另四分之一的步行速度達到快走的標準。

研究發現,僅有6%以散步為唯一運動的民眾真的達到了公定的健康標準─也就是說,每次散步至少持續30分鐘,一個星期至少散步四次以上。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官員總結表示:「就以散步為運動的多數民眾來說,倘若他們可以更有規律地散步,或許再加快些速度,便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好處。」

他們認為公眾健康政策應多鼓勵成年人勤散步,因為民眾一旦儘可能地每週撥出多些天數來做3045分鐘散步運動的話,那麼這些運動才能真正地為民眾帶來健康。

 ※柔軟度的觀念

「拉筋」就是拉長肌肉的意思,正式名稱為「伸展運動」,所作用的身體結構主要是肌肉、肌腱和韌帶等,其目的在於增加關節活動之範圍(即增加柔軟度)。

熱身運動的作用範圍則是全面性的,例如:加速呼吸和循環系統之功能,或是促進荷爾蒙的分泌等,主要目的在提高參與運動之肌群的溫度。通常進行一項運動時的程序是「熱身運動→伸展運動→主要活動→伸展運動→整理活動」。

因為在熱身運動後,人體體溫升高,肌肉收縮和舒張變快,血管壁阻力減少,肌黏滯力降低,在此狀況下,關節活動範圍增加,此時再施以伸展運動,便容易拉長肌肉肌腱,而柔軟度便能慢慢地隨之增加。所謂「柔軟度」,即可以做屈、轉、彎、扭體,而不使姿勢破壞的能力。在身體結構上,限制柔軟度的因素有:骨骼、肌肉、韌帶、肌腱和其他結締組織、皮膚,雖然柔軟度有這些阻力限制,但卻是可以藉運動來加以提高。柔軟度不但對某些運動技巧之執行相當重要,而且根據物理醫學及復健方面臨床研究顯示,它對於一個人的健康和體能也是相當重要的,如柔軟性運動有助於解除經痛、一般的神經緊張以及下背疼痛。對運動員而言,如果身體能維持良好的柔軟度,可使運動時更具效率,增加身體的協調,減少傷害發生,也能降低因肌肉緊張所帶來的疲勞與痠痛。此外,柔軟度也可作為人體老化程度的一種指標,柔軟度愈好,代表身體狀況愈好;反之,柔軟度愈差,代表身體狀況愈差!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