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資源中心

:::
:::
噶瑪蘭族

因漢化頗深,傳統的工藝與藝術目前已不多見。保留較完整的為香蕉絲織布。

香蕉絲多分布在樹幹的表皮,取香蕉幹時要取樹頭部份,因為該部分的纖維最好,砍下的樹幹要在一週內處理,否則肉質腐爛後纖維就遭破壞。噶瑪蘭人在處理香蕉樹前有一個祝禱儀式稱Sbau,祈求祖靈保佑織布順利。Sbau過的香蕉樹不得從上面跨過,不然纖維會斷裂。處理香蕉樹時是先將皮層層剝下,撕成十公分左右的寬度,然後以刀片刮除肉質,留下薄薄的表皮。去肉質的樹皮要在陰涼處晾乾,直到完全乾燥後再剝成細線備用。整理經緯線:剝成細線的香蕉絲最好立刻紡成布,因為新鮮的絲線韌度最強。經初步剝絲所得的是短線,紡織前須將絲線接成足夠的量,要接多長則全憑織者的經驗而定。接線時線結要小,多餘的線頭須剪掉,以免妨礙織布。接好的線則綑成球狀,以利整經時操作。整理經線要用「整經架」,繞線時有一定的先後順序。
上機紡織:經整理的絲線隨時可上機紡成布,使用織布機時須兩腿伸平坐於地,將一端以腳底撐住,另一端以帶子繫在部,利用腳的力量將經線緊繃成待紡狀態。經線上機後,靠梭杼、打緯板、挑紗棒、順紗棒四個配件來操作,織布時有一定的程序,才可將緯線層層織入經線中。好的香蕉布因樹皮的自然色澤,所以會呈現出濃淡相間的顏色。

 

 

製作用具:

織好的香蕉布可織成穀袋、背袋、檳榔袋等,手工好的也 可製衣服或草蓆,新鮮的香蕉布質地較硬,經數次水洗後質地就可變軟。過去,噶瑪蘭族擁有自己的語言、音樂及文化,但長久受到外界環境的景響,使噶瑪蘭族逐漸失去自已的語言及傳統特色。目前僅剩下花蓮新社的噶瑪蘭人還保存少數的傳統民歌。 這些保存下來的祭歌,歌詞用語相當艱深,但是曲調都非常簡潔。這也是噶瑪蘭人歌謠中保存較為完整的部份。 如今,遷徒到花蓮新社的噶瑪蘭人在每年六月莿桐花開時,都會帶著這些僅存祭儀與音樂,回到蘭陽平原的娘家。 按目前一類分類,原住民分為平埔族及高山族,而噶瑪蘭族屬前者。由於目前的文獻資料中,對噶瑪蘭音樂並無詳細的記錄,故本參考資料將動點擺在平埔族的音樂介紹。

 

噶瑪蘭人的宗教信仰以祖靈崇拜為中心,將人間與靈界分開,相信靈界有鬼神能保佑或懲罰凡人,部落裡有祭司和巫醫來負責靈與人之間的溝通,並為族人治病。Mtiu是專門主持儀式的人,只有女人才可擔任;而PatoRoqan是一種人死後招亡魂回來享用最後一餐的儀式,整個過程得透過mtiu才能跟祖靈溝通。而在現實生活中織布器具就是一種重要而神聖的工具,如神話中所言得好好的保藏,否則下場就會像abas一樣,得到死亡的處罰。所以,這些女人們用這樣一種工具很自然就同時具有一種神聖的觀念和功效,因此在儀式中他可能被用來做一個可以潔化的一種介質,但是這概念如何跟死亡儀式連結起來?主要是透過女人這個共通點; mtiu是女人,織布的器具也是專屬女人的,實際上,女人跟死亡有比男人跟死亡更密切的關係;或說是再次說明指出在Kavalan的社會裡跟死亡相關的事或與祖靈溝通是女人的專職。
:::
慈惠醫管理專科學校 - 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電話08-8647367分機168
聯絡人:謝子惠 助理 聯絡方式:0968332263
地址 : (92641)屏東縣南州鄉三民路367號(東港鎮三西和)